宛城区召开就业扶贫新闻发布会
宛城区召开就业扶贫新闻发布会
10月21日上午,宛城区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新闻发布会。会上,宛城区政府、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先后介绍了区人社局在促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所做的工作。会上,区人社局、茶庵乡、个别乡镇企业负责人,回答了部分媒体代表提出的问题。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宛城区就业专项工作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定就业的工作主基调,不断深化认识,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市、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谋发展的角度,主动性、创造性地推进脱贫攻坚就业专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全区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宛城区就业专项工作组始终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以贫困群众就业为重点,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就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2017年以来,安置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人员1416人,支付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补贴1800余万元。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区人社局牵头,对全区贫困户逐户逐人摸清情况,分年龄段、文化程度、就业和培训意愿等情况,逐人建立信息台账;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根据企业岗位统计分类情况,筛选出符合就业条件的岗位和人员,完善好岗位、求职人员两个信息台账。多措并举推进就业。按照《河南省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要求,我们结合区情,充分发挥政府在安置就业中的主导作用,区别情况,多渠道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其中通过劳务协作对外输出1700余人,就地就近吸纳1200余人,居家灵活就业600余人,自主创业带动就业65人,人社部门和其他企业开发安置公益性岗位2300余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协助就业。大力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公益性岗位,采取灵活掌握政策,在政策宣传先行,技能培训跟进的同时,逐户澄清贫困劳动力底子,分期开发保洁、保绿、保安和转移就业服务岗位,做好兜底安置,切实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问题。区人社局牵头安置从事保洁、保绿工作的1416名贫困劳动力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依托“就业扶贫车间(基地)”和企业吸纳就业。区就业专项工作组积极同各乡镇办和产业集聚区协调,在各乡镇办和产业集聚区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各乡镇农民合作社、产业集聚区企业、城区大型量贩等企业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目前,全区共建设13个扶贫车间,安置85名贫困劳动力就业;16个扶贫基地,吸纳211名贫困拉动力实现就业增收。同时,区人社局主动协调当地知名企业南阳万德隆有限公司在金华镇成立第一家乡镇扶贫超市,为当地群众就业提供大量岗位,在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兑现政策。兑现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政府印发《宛城区产业就业扶贫奖扶暂行办法》(宛区政〔2018〕35号)文件规定,鼓励、引导、支持贫困户就近就地到企业或各类合作社就业。共兑付就业扶贫奖励资金30余万元。
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扎实有效。深入乡镇、村组和贫困户家中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按照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意愿,制定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分类组织培训。加强针对性培训。找准对象、摸准需求、对接市场,建立健全技能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根据企业、项目、扶贫基地等用工需求,组织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整合培训资源。改变以往各部门各自开展技能培训的局面,统筹人社、妇联、残联、农业、扶贫办等部门培训项目,根据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切实提高培训工作实效。落实补贴政策。落实国家劳动力技能培训免费举办政策,兑付符合条件农村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每人每天30元生活补贴。2017年以来,为全区符合条件贫困劳动力申请、发放生活补贴100余万元。
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7000余人次,新型农民工培训5600多人,为进一步推动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起到积极作用。
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区大力推进实施全民参保工作。规范业务经办程序,严格按照《河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要求,每年召开两次乡镇经办员、村级协办员集中业务培训,制订每月业务上报时间节点,提高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水平。制作清晰的参保、待遇发放、转移、终止等重点工作流程图,便于群众了解。2017年以来,累计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待遇4.2亿元。创新工作方法,解决急、难问题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通“绿色通道”。凡是涉及贫困人员的养老保险相关业务,一律优先办理;凡是因婚嫁等原因居住在宛城区,但是户籍尚未迁移的贫困人员,一律优先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二是采取“移动办公室”工作模式。在实际工作中,秉承“走进乡镇、走进贫困户”的工作思路,进入乡镇进行实地办公,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准确地处理脱贫攻坚工作中涉及养老保险的各类问题。
针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工作,全区进一步理清底数。对标贫困劳动力条件,结合贫困劳动力动态实际情况,根据动态调整后全区贫困劳动力实际户数,确保贫困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实现有就业和部分就业能力贫困家庭劳动力家庭就业持续稳定。进一步核实贫困劳动力就业状态。切实加强对公益岗位人员和就业扶贫档案资料的管理。要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落实好签到制度,实行工作日签到制,坚决杜绝突击造假签到表。对不符合公益岗安置条件的,坚决不予安置,避免出现“人情岗”、“福利岗”情况。根据贫困劳动力就业状态(动态)情况,继续开发符合人社部门安置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做到只要符合条件,全部安置,并按要求兑付岗位补贴。进一步发动全区企业开发、发布用工岗位信息,并积极和各乡镇做好对接,把用工岗位信息发布到各村、组,引导、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到企业就业;同时,继续发动全区各类企业捐赠公益性岗位资金,统筹安排助力全区脱贫攻坚“就业清零”行动。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会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积极性、主动性,协调动员本乡镇、本村各类企业(包括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就业清零”行动,挖掘开发适宜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岗位,方便贫困劳动户就近就地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覆盖率达到100%,且持续稳定。
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认真开展遍访,了解各类参训群体技能培训需求和培训意向。以参训群体需求为导向,制定培训计划,实施精准培训。对技能培训工作从点到面,重新梳理整个工作流程,结合“技能提升行动”要求,着力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体现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加强与乡镇、培训机构、各相关单位及企业等的沟通联系,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严格培训流程,坚持培训标准,着力在提升培训质量上下功夫,增强广大参与培训学员的获得感、认同感,确保培训实效。继续加大“以工代训”政策宣传力度和工作推进力度,严格按照政策文件要求,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
针对社会保障工作,全区上下坚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大力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特别是基础养老金逐年提高、2018年多缴多得的缴费政策,区已落实由财政拨款为贫困人员缴纳100元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的政策和不低于30元政府补贴的特殊政策、2019年基础养老金提高至103元的待遇政策作为宣传重点,为群众排忧解惑,使他们愿意参保,积极缴费。积极对接落实政策。与区扶贫办对接,查看新增人员信息,在河南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中核对参保情况、做标注;与区残联、卫健、民政等部门对接,核实贫困人员中重残、长期贫困残疾人、双女户或独女户、烈士遗属等特殊群体的信息,确保这些特殊群体能够享受相应的政策补贴;与税务部门对接,为贫困人员的参保缴费开通“绿色通道”,确保贫困人员的缴费情况能够一次性正确录入河南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和税务系统中。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档案建设。坚持建立完善、规范的脱贫攻坚工作档案,包括参保台账、贫困人员参保档案、贫困人员个人信息汇总,详细记录贫困人员参保过程,实施动态化管理,确保我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员全部参保,符合享受待遇条件的贫困人员全部享受待遇。
做好脱贫攻坚就业专项工作,落实好各项保障政策,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幸福生活。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虚心接受社会各界对脱贫攻坚就业专项工作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主动查找就业专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抓好整改落实。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区脱贫攻坚就业专项工作更好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新宛城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