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乡村振兴

全省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召开

来源:乡村振兴局 作者: 时间:2023-07-13

7月10日,全省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召开。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分别作出批示。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雷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刘尚进主持并通报有关情况。

楼阳生在批示中指出,过去一年,全省上下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要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楼阳生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根本之策、关键之举,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推动脱贫地区帮扶产业提档升级。要以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抓手,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加大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要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聚焦国家和我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深挖细查,较真碰硬抓好整改。要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为建设农业强省、促进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

王凯在批示中指出,要持续在强化监测帮扶上下功夫,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落细落实“三保障”和兜底保障政策。要持续在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上下功夫,深入实施田园增收、养殖富民、乡村旅游等十大行动,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要持续在加强就业帮扶上下功夫,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要持续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下功夫,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彰显乡村新风新貌。要持续在推进国家和省后评估发现问题整改上下功夫,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以问题有效整改推动工作有力提升,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会议要求,认识要再提高,以最严肃态度、最严格标准、最严实作风,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扛稳扛牢政治责任。举措要再强化,全面排查、落实落细、务求实效,从严从实推进整改。工作要再加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突出抓好监测帮扶,做实做优帮扶产业,着力促进稳岗就业,突出强化项目支撑,抓实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成果巩固。责任要再压实,强化能力作风,防范化解风险,凝聚齐抓共管合力。

南阳市在2022年度考核评估中位居全省第二名,副市长乔耸在南阳分会场代表我市作典型发言。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紧紧扭住压实工作责任这个牛鼻子,压实领导、基层、部门三个责任,树立严格奖惩一个导向,全力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压实领导责任。市委市政府主动扛牢主体责任,高规格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构建“四个一”常态化推进机制;通过市级率先垂范、一级抓一级,建机制、强责任、促落实,进一步健全筑牢了县乡党政领导各负其责、责任到人,村级两委成员分组划片、干在阵地,部门一把手带头进村宣讲政策、入户开展服务的责任体系。

二是强化暗访督导,压实基层责任。聚焦责任落实、防返贫监测、“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政策落实、产业就业帮扶等方面,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常态化暗访督导的基础上,从2022年7月份开始,利用半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回头看”靶向整改专项行动,累计暗访督查506个行政村,整改提升10大类2700余条事项,有效解决了一大批顽瘴痼疾。

三是整体联动发力,压实部门责任。按照“联动联防、数据赋能、闭环落实”的工作思路,我市探索建立“5+2”联动机制(“5”,即每月一自查、一小结、一核查、每季度一排序、一通报;“2”,即信息共享、精准帮扶),有效促进互通互联预警信息与自查问题,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2022年以来,全市共发布预警信息76085条,新排查识别监测对象6561户22714人,稳定消除风险12024户37840人,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局专题刊发、全国推广。

四是严格兑现奖惩,树立鲜明导向。市委研究出台《南阳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效考核奖惩办法》,并通过严格兑现奖惩,既抓正面先进典型,更抓负面落后典型,有效激发了各级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内生动力,大力营造了极限尽责“学赶超”、“四敢”精神争一流的浓厚工作氛围。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保持斗志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上新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高水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为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作出南阳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