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区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十四五工作情况
2021年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一年,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二五远景目标的建议》内容,宛城区防风险、守底线、保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下一步要重点围绕粮食产业布局优化、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粮食流通能力建设、地方储备与中央储备协同互补、应急能力提升、防风险能力建设、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利用、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形势研判和风险分析,提出针对性任务举措,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科学制定粮食和物资储备“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科学规划、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力求做到协调发展、行稳致远。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为依托。坚持“三链”同构(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坚持“四化”方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坚持“五优”联动(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全面提升我县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监管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坚持突出重点、融合发展。以小麦“产购储加销”为重点,统筹兼顾其他特色粮食产业,着力推进“三链同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坚持龙头带动、集聚发展。发挥瑞丰等粮食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对现有粮食生产、流通环节进行资源整合,建设大型标准化粮食仓储物流、应急储备项目,强化粮食产业结构互补性,增强粮食企业抵御风险的韧性。
(三)发展目标
1、加强粮食物资储备能力建设
(1)聚焦重点,整合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发挥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监管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对现有仓储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将现有的11家粮管所合并为四个中心粮所,使土地、仓房等主要资产资源占用和承担的人员费用相协调;将已经不适应现在收储条件的马营、姚营、禹王、尤桥、陈官营等五个库点的35亩土地及相关资产整体处置,收益用于对报废仓房的改造升级和处理历史遗留债务。
进一步做强做大骨干企业,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2)以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实为抓手,推动粮食部门转变职能、落实责任。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要适应新的机构职能,转变工作思路,要把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依法监督管理、为粮食生产经营者和粮食消费者提供服务为主要任务,努力构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制度,不断增强企业活力。
(3)加大资金投入,扩建改建仓房,增加有效库容,提高企业效益。把各粮管所老仓改造提升纳入我区“十四五”规划,力争五年改扩建仓房20万吨,把有效库容提高到45万吨以上,确保全区种粮农民及时交售余粮,同时也为企业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4)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培育粮食市场,探索粮食产业“三链同构”新路经。充分利用我区粮食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创优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粮食加工和物流产业,实现“农头"连“工尾",“粮头"带“食尾”。建议在引进的万邦农业物流园建设中规划粮食和食品加工功能区、粮食产品经营区,形成“龙头"带动产业链,“特色”提升价值链,“电商”串起供应链的发展格局。
(5)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与上级部门做好信息对接,及时掌握政策走向,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带动全区粮食产业整体升级,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调控能力和粮食储备能力,为地方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坚强保障。
2、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1)深化“三产”融合发展。紧紧围绕服务瑞丰、白硕、天冠等龙头企业做文章,积极参与产业链融合,以粮食购销公司为主体,以现有全区仓储设施为基础,积极为粮食加工企业提供原料采购和储存管理,确保企业原粮供应。
(2)构建粮食物资仓储物流体系。目前我区粮食总存储量244696吨,其中地方储备粮食8000吨、最低价小麦236696吨,已经具备粮食物流、应急物资储备资源基础,对现有粮食生产、流通环节进行资源整合,建设大型标准化粮食仓储物流、应急储备项目,既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企业自身发展,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满足其对粮食仓储设施的需求。
(3)以粮安考核为抓手,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履行好保障本地粮食安全的职责,稳定耕地面积,稳定粮食生产,增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落实和完善粮食扶持政策,确保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保护,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强化粮食仓储能力建设,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地方粮食储备任务。加强对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和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安排部署,坚决把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到实处,全面促进粮食生产、储备、加工和流通能力建设,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履职尽责确保粮食储存安全
“十四五”期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应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一是积极开辟新的经营业务,转变完全依靠托市收购、靠收储费用过日子的观念,通过市场化购销和多品种粮油经营,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是积极参与“三链同构”,依托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一方面加强与生产环节的协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发展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提高粮源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从产业链上游着手提高商品粮价值。三是改变目前收原粮、存原粮的单一经营格局,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探索开展“粮食银行”“生鲜粮油超市”等新的业态,拓宽经营门路。
4、完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我区粮食仓储物流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十四五”期间,侧重于解决产销衔接、物流调运、项目建设、行业信息化及企业运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粮食流通市场建设重点是建设大中型粮食仓储物流园或仓储物流企业,为用粮企业提供代购、代存、代整理等定制化服务。
5、持续粮食产业经济向前进
(1)大力推进“三链同构”,围绕粮食生产、收购、仓储等环节,构建粮食购销企业、种粮农户、粮食加工销售企业“三位一体”粮食产业供应链条。打通粮食产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打造粮食产业经济利益共同体,从生产源头到成品销售渠道,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粮食购销企业探索尝试各种方式方法,自觉加深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融入与合作,借助大型企业的品牌和渠道优势,助力自身生存发展。
(2)推进粮油产业企业间的合作。以入股、代工、渠道共建、信息共享、产品配套等多种形式,发挥龙头企业品牌优势和电商优势,组建多品种、全生态粮油集团化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以吉祥结食品的品牌“头雁”效应,与区内其他粮油加工企业成立粮食产业联盟,实现粮食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
(3)用足用好政策,激发企业活力。加强粮食生产一次性奖励等政策性资金的监管力度,完善资金分配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加大对瑞丰、金红光和南阳纯天然彩麦开发有限公司等“专、精、特”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调动粮油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
6、立足本职,服务企业
持续强化对主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跟踪服务和指导,深化粮油加工企业在粮食贸易和收储销环节的深度合作,贯彻落实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积极鼓励组织粮油加工企业产品品质送检,开展多种形式的优质粮油产销对接活动;积极推动优质原粮平台交易;鼓励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积极采用质量检验、保质烘干、分类收缩、低温储存等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