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宛城区自然资源局十四五工作情况

来源: 作者: 时间:2024-12-30


“十四五”期间,全区自然资源系统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以自然资源高质量保护开发利用为主线,心怀“国之大者”,勇担“责之重者”,统筹推进保耕地、保发展、保生态、保权益、保安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化国土空间蓝图总体形成,耕地面积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土地要素保障进一步提质增效,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实现明显跃升,有力服务支撑了宛城区经济发展。

一、开拓创新、奋力进取,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成绩斐然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乡镇规划形成初步成果。积极开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宛城区下辖8个乡镇街道的国土空间规划已形成初步编制成果,“三区三线”划定数据已通过省自然资源厅批复投入使用,宛城区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完成村庄建设边界划定约12万亩,为农业强区建设保障了发展空间。高铁片区已纳入南阳市中心城区空间规划编制。

(二)耕地保护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粮食稳产增产根基更加稳固。严格落实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深入开展严格耕地保护专题培训,全区各级各部门从严保护耕地的政治自觉、红线意识全面强化。新增耕地“非农化”“ 非粮化”得到遏制,严格实行耕地“两平衡一冻结”,全面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深入开展耕地不合理流失问题排查整改,全区耕地面积稳定在 66.6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52.89万亩。进一步优化“一网两长”巡查工作机制,落实各级田长和网格员530人,在全区68个移动基站安装土地违法“天眼”巡查系统,全方位、全天候对辖区162个村66.67万亩耕地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人防+技防的全域巡查模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持续下降。强力组织开展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专项治理行动和以案促改,深化控新治旧,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实现动态清零,严的态势全面形成。

(三)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持续提升,重点项目用地应保尽保。落实项目为王理念,强化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建立用地报批联络员制度及会商推进机制等创新举措,不断提高土地报批效率。“十四五”期间,全区共上报57批次81个项目,共计9367.524亩。高效保障了高铁片区、中欧产业园、总部经济港、丰树物流、木兰花家纺、华侨城、陈棚区域城市更新、官庄-南阳、社旗-南阳两条快速通道、白河南污水处理厂、汉城河区域城市更新项目、南阳喜邻旺智慧农贸市场、溧河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用地;累计收储土地58宗6692.2815亩,组织土地供应175宗,面积10617.5亩,成交价款120.9亿元,有力保障了省市区重点项目用地和宛城区经济快速发展;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持续完善“增存挂钩”机制,积极开展存量建设用地核查处置,严格管控“前清后增”,累计盘活处置54宗面积2300亩。

(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放管服持续提质增效。针对不动产登记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持续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破除“中梗阻”,打通不动产登记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企业和群众不动产登记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持续提高不动产登记便利度,启动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帮办代办、容缺受理等一系列特色政务服务方式,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积极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四减一提两造”,打造最优行政审批流程;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不动产登记等27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放至各乡镇,并组织人员对下放事项进行现场指导培训,让群众少跑路、快办理;不断完善内部配套制度,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审批时限在法定基础上减少50%以上。

二、切实提升站位,准确把握自然资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十五五”期间,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各地抓项目促发展力度将持续加大。与当前发展新形势、新部署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三区三线”刚性约束已经显现,虽然全区总体发展空间有保障,但部分区域用地布局、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用地保障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新产业新业态用地保障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乡村振兴发展用地保障还有短板,规划许可、用地审批需要加快统筹优化,用地报批用时需要大幅压缩;土地利用方式还较为粗放,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问题依然突出。耕地保护方面,守牢耕地红线仍面临较大压力,消化耕地“非农化”“ 非粮化”存量问题任务艰巨;国土空间统一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履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需要提速增效,行政审批效能与群众感受和社会期望还有温差等。

三、接续真抓实干,奋力推进“十五五”期间全区自然资源工作迈上新台阶

“十五五”期间,全区自然资源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聚焦高质量发展硬道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严管理、优服务、防风险、提质效,加快推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抓规划引领支撑,优化现代化河南空间格局。严格按照省、市级规定期限,优质、高效完成8个乡镇街道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完成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为我区产业发展提供规划保障;按需开展城镇详细规划编制,创新村庄规划编制方式,从村庄建设发展需求端入手,分类有序推进“实用性”和“通则式”村庄规划编制,推动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管理,规范建设用地规划条件核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实行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抓土地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优先保障重大战略实施用地。推动发展空间和土地要素向高铁片区、经开区、中欧产业园等发展质量高、效益好的地区集聚。突出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持续优化用地保障方式,强化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精准配置,优先保障稳经济集中攻坚项目、“三个一批”等重点项目用地。“十五五”期间全区计划报批土地15000亩,重点保障高铁片区7.7平方公里区域土地6000亩(其中经营性用地5000亩),经开区工业地2000亩、中欧产业园3000亩。计划供应土地12000亩,重点供应高铁片区和中欧产业园区5700亩(其中经营性用地4000亩)。

(三)抓从严保护耕地,切实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从严开展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对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等存在重大问题的地方,实行“一票否决”,严肃问责、终身追责,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完善落实耕地“大占补平衡”制度。聚焦稳住耕地总量这一根本任务,将非农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造林种树等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结合我区实际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抓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利用上级低效用地再开发、混合产业用地、 地上地表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引导工业项目进开发区、应进必进多层标准厂房。深入开展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专项行动,健全“增存挂钩、批供联动、控新治旧、标本兼治” 长效机制,计划处置存量闲置土地3700亩,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五)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提升自然资源营商环境。开展全区山林湖草沙等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摸清全区自然资源家底,符合发证条件的进行登记发证。打造全国一流自然资源营商环境。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进一步完善办事指南,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服务质量。深化不动产登记便民利企改革,全面推广“交房即交 证”“ 交地即交证”“ 带押过户”“税费同缴”等改革举措,扩大应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开展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化解专项行动,以登记服务“软环境”提升促进发展“硬实力” 。

  (六)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督察,严防新增违法占地。依托“天眼”系统,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督察体系,优化“一网两长”进出机制、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设备,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现对违法行为的实时发现、实时推送、实时处置。稳妥有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零容忍”遏制新增,常态化开展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专项整治,切实加强动态监测监管,深化部门协调联动,坚决严防新增违法占地行为。

南阳市宛城区自然资源局

2024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