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148号提案的答复
宛区农〔2024〕41号
办理结果:A
对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148号提案的答复
杨慧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建设智慧农业系统”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通过创新、科技、智能化等手段,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农业上的展现,代表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就是智慧农业,是将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可持续化。
一、农业遥感多层监管在我区新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时已购买该软件系统,示范区建设完成后可投入使用,软件服务由“华为云”有偿提供,结合卫星遥感和历史数据数据分析,针对农田农作物长势、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以及产量进行监测和评估,针对农作物生长期内易发生的病虫害和气象灾害进行提前分析预警,并通过网络对外发布预警信息,指导生产经营者及时开展预防措施,减低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
二、宛城区新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已在金华镇建立了太阳能虫情监测仪、土壤墒情仪、气象站、农机监控等农业物联网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在宛城区实施的深耕深松项目,统防统治无人机飞防中都是用了农机检测物联网系统,对作业轨
迹进行记录,对实施面积进行了核实
三、农业物流系统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不多,在当前高毒农药销售中建立了农资质量追溯系统,对经销商进销货都需要进行登记记录
四、集成化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由于我区农业仍是小农户为主的分散经营,暂未在我区应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赖人力和经验,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到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智慧农业则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结合我区当前开展的“小田并大田”改革工作和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工作,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完善农业遥感监管系统、物联网系统、农业物流系统,最终建设集成化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促进宛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4年5月16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区农业农村局 63482669
联系人:李阳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3份)、区效能服务中心(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