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公共文化服务

第十四个全民艺术普及周暨非遗《于氏药香》制作技艺培训

来源: 作者: 时间:2024-05-22

  5月20日,宛城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宛城区文化馆在紫苑开展第十四个全民艺术普及周暨非遗《于氏药香》制作技艺培训活动,传承人于青延老师进行授课。

  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隅。其使用始于先秦,兴于魏晋,历经汉唐,两宋时期已蔚为大观。

  香,是世人眼中的珍宝猎奇,是文人雅士的伴读之友,是钟情男女的幽远情思,是挚友亲朋的伴手好礼,是勤奋自律之人的精神良药。

  香的应用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如家居、洗护、汽车、酒店、宗教等。

  香药同源,香药出于本草,凡草木皆可制香。香不仅能熏染环境、祈神祭天,更能驱邪扶正、通经开窍、疗疾养生。

  于氏祖先历来从医,自清嘉庆年间至此已有百余年历史。行至清末民初,将家传药理入香,以药入香。后将药香之法传与家族后生,从医制香成了于氏家族的传统,药香渐成体系。

  于氏药香在传统香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香之于人的疗愈力,包含了传统中医、中药学、经络学等,呼吸间可以立身心。

  于老师对药香文化的历史背景、人文特性、制作工艺等进行讲解,认为中国人讲究和光同尘、德艺双馨。通过研磨发酵,香粉中的木质类成分可以融合个人体质、性情产生共香。

  1、配伍:不同的香药按照君臣佐使的比例配伍。

  2、和粉:香粉、粘粉按照7:3的比例搅拌均匀,少量多次加水融合,揉匀后醒香,让香松弛。

  3、入模:将柔软的香泥取适量压入模具。

  4、晾干:阴凉处阴干,不可暴晒,然后挂上编绳和装饰,就可以得到美好的香牌。

  此次培训活动,不仅对古法非遗于氏药香的的内涵价值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是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于老师表示将继续探索创新,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这一传承事业中,推动药香:

  1.融入生活:在国潮回暖、传统文化复兴、非遗生活化的趋势下,加大宣传,通过培训、体验等方式让更多人接触了解药香。讲好宛城药香故事,将药香引入日常生活。

  2.传承发展:与学校合作,借助校本课程等达到儿童美育的效果。面向全国招生,优化课程,扎实学员药理、用香等多领域知识。

  3.深化IP:根植宛城仲景文化,研发药香文创系列产品,以药、香融合深化中医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