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法治政府建设专栏 > 网络检索指标 > 九、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落实到位

划定管理“起跑线” 拧紧文件“安全阀”——宛城区举办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暨合法性审查工作培训班

来源:宛城区司法局 作者: 时间:2025-06-25

为全面提升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水平和合法性审查能力,从源头上规范行政行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6月25日,宛城区举办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暨合法性审查工作培训班。各乡镇(街道)、区政府各部门业务骨干参加培训,区司法局依法治区办秘书科科长张伟作专题授课。 

厘清概念边界,夯实管理基础。培训紧扣国家、省、市相关规定,系统阐释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核心定义及其“涉及公民(法人)权利义务、普遍约束力、反复适用性”三大特征,重点厘清五类法定制定主体,明确禁止议事协调机构等越权制定文件,并通过实例辨析内部制度、技术标准、会议通知等非规范性文件类型,为管理实践划定清晰“起跑线”。

 规范制发程序,严控源头风险。围绕规范性文件“怎么制定”的生命全周期,张伟详细拆解了法定程序链条。他强调,起草阶段必须进行充分的评估论证;征求意见环节要广泛深入,特别是制定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文件,必须严格遵循《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公平竞争审查条例》,通过多种渠道公开征求意见不少于30日,并充分听取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行业组织意见。在合法性审核环节,明确了审核时限(5-15个工作日)、送审材料清单(草案、说明、依据、意见采纳情况等)以及集体审议的刚性要求(政府常务会议或部门办公会议),为文件的合法有效拧紧“安全阀”。

聚焦审核实务,提升审查质效。合法性审核是培训的核心。培训系统梳理了开展审核工作的政策法规依据体系,并聚焦审查内容的“三道关”:一是严把“主体权限关”,审查制定主体是否适格、是否越权;二是严把“程序合法关”,审查是否履行法定程序要求;三是严把“内容合法关”,这是实质审查的重中之重,需确保文件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不得违法设定许可处罚强制收费,坚决杜绝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排除限制公平竞争的规定(如财税返还奖励、指定交易、特定优惠等),并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权益。为防范法律风险构建“防火墙”。

剖析典型案例,强化风险警示。为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警示性,培训结合省内外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如“违法增设审批前置条件”“无依据限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增设相对人义务、侵犯合法权益、违反上位法等典型问题及其法律后果,深刻揭示了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审查中的常见“雷区”,为参训人员敲响了警钟,为依法行政树起“反光镜”。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详实、重点突出,案例生动、实操性强。通过系统学习,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界定标准、制定程序的刚性要求、合法性审查的核心要点与常见风险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有效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诸多困惑,切实提升了文件管理和审核把关的专业素养与实务技能。

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管理,是建设法治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源头性工程。宛城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加强对全区各单位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推动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和合法性审核机制,确保每一份文件都经得起法律和人民的检验,为宛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更加坚实的法治制度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