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5年以来,宛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河湖长制的工作要求,持续深化完善河长制“四制四化”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大力开展河湖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扎实转变,河湖面貌明显改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夯实工作基础,高位推动工作开展
一是压实河长责任。12位区级河湖长率先垂范巡河32次,示范带动全区149名河湖长巡河0.3304万次,推动解决一大批河湖问题。区政府召开河长制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河湖长制年度重点工作,高位推动工作开展。区委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全区“五聚五提”高质量发展目标绩效考核,以考促效。二是强化机制建设。在全区白桐干渠沿线推行河长制,建立河长体系。强化“河长+”机制运用,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沟通协作,立案3起河湖管理相关案件,推动“老大难”问题有效整改。
二、深化河湖治理,建设幸福河湖
一是大力建设幸福河湖。深入落实省第5号总河长令,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对幸福河湖建设进行安排部署。西溧河成功创建为市级幸福河湖创建目标。二是强力整治河湖“四乱”。深入推动河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全面复核水利部交办的疑似“四乱”问题遥感图斑核查工作,全部完成现场核查举证和问题整改。上半年来,全区共出动人员900余人次,车辆200余台次,巡查河道2200公里,清理阻水林木4处,清理易出险河道1.3公里、拆除阻水桥梁1座,河湖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三是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持续深化河道砂石资源管理国有化改革,坚持疏堵结合,严格采砂许可和规范化管理,先后开展全区打击非法采砂专项整治、打击河道非法采砂“雷霆”行动等,查处非法采砂案件3起,在全区形成了较大震慑。
三、强化刚性约束,提升用水效益
一是扩大南水北调效益。主动承接2025年全市重点民生实事,争取上级资金121万元,对农村饮水站点进行维修养护,确保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二是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南阳理工大学成功入选国家2024-2026年度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名单,实施了河南工业职业学院节水示范工程,提高非常规水的利用率,实现对水资源的“一水多用”“重复利用”。三是是严格取用水管理。加强对规模用水户的监管,通过取水口在线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实时监测重点取用水户用水情况,及时提出预警提醒,确保取用水户不超许可取水。
四、聚焦河湖健康,全面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工作
围绕2025年全面完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目标任务,宛城区一是聚焦任务、精心组织。召开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成立河湖健康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详细制定评价工作方案、倒排时间表,进一步压紧压实各阶段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高质量完成了桐河、溧河的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准确掌握河湖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管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优化要素采集,创新评价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水文、水质、水生态全要素调查,构建数据库,运用现场监测、无人机巡查等多元技术手段,开展天、地、水全方位摸查,动态监测河湖岸线、涉水工程的高效工作模式,为充分了解河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提供信息支持。三是引导公众参与,推动全民治水。积极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公众调查工作,定期请社会公众作为“第三方”参与河湖健康评价,进一步增强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河湖监督,帮助河湖管理执行者及决策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持续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一是夯实基础。进一步健全河湖管理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强化“河长+”机制运用,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四制四化”工作模式,落实《南阳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二是持续发力。抓实抓好综合治理,聚焦河湖重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行动,清存量、遏增量;聚焦弱项短板,持续谋划项目,补齐短板弱项。三是强化宣传。进一步拓宽宣传平台,创新宣传手段,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河湖治理保护,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河湖长制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