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微光映基层 提升质效促规范——宛城区司法局持续开展“微宣讲 走基层”活动
为聚力锻造政治信念坚定、业务技能娴熟、执法行为规范、人民群众满意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今年以来,宛城区司法局组织各司法所持续深入辖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开展“微宣讲、走基层”活动,将法治课堂搬到执法一线,为基层执法队伍量身定制“法治营养餐”,把“微宣讲”打造成基层法治建设的“流动课堂”,以精准服务破解执法难题,用法治微光点亮基层治理之路,不断推动行政执法质效提升、规范落地,为筑牢法治宛城根基、护航基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茶庵司法所
茶庵司法所所长袁爽以“法治辅导员”身份,紧扣基层执法实践痛点难点问题,围绕综合行政执法文书规范、程序合规、证据采集三大核心板块展开精准指导,强调亮证执法、告知义务履行、当事人陈述申辩权保障等法定程序要件不可缺少,证据收集、现场笔录制作、视听资料固定保存等流程务必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等法律适用务求精准。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也要融入柔性执法方式,力争实现执法有尺度和服务有温度的有机结合,以执法公信力提升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汉冶司法所
汉冶司法所所长刘士东紧扣“服务”内核,从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双向发力,深入阐释了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时代意义与核心要求,新时代执法工作必须坚决摒弃简单粗放的管理者姿态,强调每一次执法行为不仅是法律权威的彰显,更是政府服务温度的传递窗口。刘士东所长聚焦执法流程优化、规范文书制作、现场沟通艺术、情绪疏导策略以及常见争议化解技巧等关键环节,通过生动的案例剖析与政策解读,引导执法人员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平衡“严格规范”与“文明服务”的关系,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大化统一。 这场“接地气”的“微课堂”培训,显著提升了基层执法队员面对复杂现场时“既讲法理、又通情理”的沟通能力与应变智慧。
红泥湾司法所
红泥湾司法所所长董新华聚焦基层一线执法常见问题,以“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处罚案”为切入点,通过“案情还原一法律分析一改进建议”的方式,详细阐述了现场检查、证据固定、告知权利等步骤中易忽视的细节,以及如何依据违法情节轻重作出适度处罚等内容。培训后,大家就“如何应对当事人拒不配合调查”“证据收集关键点”等实际困扰展开深入讨论。执法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执法理念和服务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
瓦店司法所
瓦店司法所所长胡浩聚焦行政执法领域的突出问题与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以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核心框架,围绕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资格确认、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涉企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引导执法人员树立“执法为民、服务为先” 的理念,努力将培训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提升执法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让企业在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中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五里堡司法所
五里堡司法所所长王雅茹针对执法不规范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对《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与基层执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讲解,深入解读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等关键环节法律条款的适用条件和执法程序,把法条解读转化为“案例教学”,将程序规范拆解为“操作指南”,让基层执法人员既能吃透法律精神,又能掌握实操技巧,真正实现“学法有用、用法有方”。
金华司法所
金华司法所所长解海洋围绕服务型行政执法的背景、概念、特征和具体要求,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具体规定,结合实际案例剖析了法律适用、处罚裁量、案件取证等方面的误区及易错点,讲解了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案卷组卷、案卷评查等业务实操知识,指导执法人员正确填写和使用执法文书,确保执法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同时与基层执法人员进行现场互动,针对执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切实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宛城区司法局将聚焦执法一线新需求、新难点,持续把“微宣讲”作为夯实基层法治根基的重要抓手,动态更新宣讲内容、创新宣讲形式,以法治微光汇聚基层治理合力,推动综合行政执法质效与规范水平“双提升”,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宛城、平安宛城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